降息从来不止于一次|当前关注
【正文】
(相关资料图)
一、央行相继下调短期政策利率和利率走廊上限
(一)2023年6月13日早上,央行下调7天OMO利率10BP至1.90%,这里自去年8月以来时隔10个月后首次下调政策利率,满足了市场的期待。随后6月13日晚间,央行将隔夜、7天和1个月SLF利率分别下调10BP至2.75%、2.90%和3.25%。
(二)7天OMO利率为短期政策利率,而7天SLF利率为中国利率走廊的上限,因此本次调整意味着央行告别了持续一段时间的观望期,即货币政策开始明确转向。
接下来6月15日的1年期MLF利率以及6月20日的LPR报价同样值得期待。
二、本次降息意味着央行不再观望,货币政策操作在向市场预期靠拢
市场对央行降息的预期始于今年4月中旬(也即疲弱的3月CPI与PPI数据公布之际)。不过,在过去两个月的时间里,央行一直并未兑现市场预期, 且4月底政治局会议也没有给出货币政策将要有动作的信号,使得央行始终在观望。
(一)在经历3-5月通胀数据连续低于预期、出口数据自5月开始走弱之后,央行选择在此时降息,意味着在对当前经济基本面的看法上,政策部门与市场已经形成高度共识,前者开始向市场预期靠拢,新一轮货币政策宽松政策已经开启。
(二)下调7天OMO利率的直接效果是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这一举措和近期存款利率被下调放在一起考虑的话,对于银行来说无疑是利好。但是,负债端利率的下调理论上应会同频传导至资产端(除非传导机制极为不畅),这对银行业的影响显然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即负债敏感性更高的银行会在争取客户方面预计会获得更多的好处。
三、预计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向2.50%逼近,贷款相较于债券配置的性价比开始上升
(一)7天OMO利率下调后,短期内能够起到的直接效果是,商业银行可以凭借成本更低的负债,加大对债券市场的配置力度,从而打开债市收益率的新一轮下行空间。这意味着,10年期国债收益率逼近前低的压力不大。
(二)本次降息之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70%左右的位置上徘徊一个月左右。本轮货币宽松周期开启之后,预计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打开新一轮下行空间突破,突破2022年的低点(2.58%),并向2020年的低点2.48%靠拢。也即,相较于降息前的2.70%位置,本轮降息周期将会推动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20BP左右。
(三)本轮降息之后,作为无风险利率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预计也会传导至客户端,推动贷款利率中枢水平继续下移。不过从过去的经验来看,这一传导应会有滞后性,使得短期内贷款相较于债券配置的性价比趋于上升。
四、本次降息操作应是决策层近期才下定的决心,具有风向标意义
(一)2023年6月7日(新闻稿是在6月9日,即周五发出),央行行长易纲赴上海调研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工作和促进高质量发展工作时便指出“下一步……将加强逆周期调节,全力支持实体经济”,释放出比较明确的降息信号。
(二)过去2-3个月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并未采取相应操作,始终保持观望。考虑到OMO基本每天都在进行(属于日频货币政策工具),意味着央行没有选择在6月15日当天,同时下调7天OMO利率和1年期MLF利率,而是提前宣布降息,意味着货币政策转向非常急迫。因此,推测本次下调政策利率并不在央行的原先计划之内,而应属于央行近期的临时之举,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央行的政治站位意识。
(三)考虑到通胀数据自3月开始走弱、PMI数据与社融数据自4月开始走弱以及出口数据自5月开始走弱等现实,央行本次降息显然又是有一定准备的(虽然时间不长)。毕竟,易纲行长在上海讲话之前已经能够对当前国内经济的现状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四)疫情以来,中国央行一直强调“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操作思路,几乎是不走寻常路。本次选择降息是继去年8月以来再一次“以我为主”思路的体现,除利用美联储大概率在6月暂停加息这一有利外部环境外,意味着央行在内外平衡的考量上仍以内部为主。
五、本次降息之后,市场对后续可以有更多期待,广谱利率中枢水平将会继续下行
(一)虽然本次降息是临时之举,但笔者认为后续市场可以有更多期待,即MLF利率和LPR均会跟随式下调。实际上,从历史上看,降息从来不会止于一次,而通常意味着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周期的开启。因此,本轮降息只是起点,后续还会有系列政策出台。
(二)有人认为,7天OMO利率下调,并不意味着MLF利率与LPR下调。笔者认为,这种判断是缺乏逻辑的,理由如下,
1、7天OMO利率是央行的短期政策利率,1年期MLF利率是中期政策利率,如果只降低短期政策利率,而保持中期政策利率不动,则无疑会破坏政策利率的传导机制,且与当前短期流动性较为过剩的现状不符,相当于人为扭曲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因此,仅仅下调短期政策利率的话,并不会提升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动力与意愿。
2、政策利率调整的意义在于传导至客户端,如果政策利率下调,而LPR不对应下调,意味着央行本次降息的目的是为了是呵护商业银行的息差空间,而非为了拯救实体经济,这显然缺乏政治考量,会把央行置于非常被动的地位,且会导致资金在金融体系内淤积空转。
3、过去的数据表明,7天OMO利率与1年期MLF利率下调之间并不相互独立的,二者在调整频率和幅度整体相当,短期与中期政策利率调整时间与幅度上的同频是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果,央行没有必要主动破坏这一成果。
(三)在央行选择降息的同一天,国家发改委会同财政部、工信部与央行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23)645号)对外正式公布。虽然645号文是每年都会发布的例行性文件,但其中表述的变化还是能够释放出值得关注的信号,如645号文提出“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2022年提出的是“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这意味着,新发放贷款利率中枢水平仍将继续下移,今年一季度数据上看基本已起稳或处于底部区间的贷款利率不是终点,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位于4%以下可能是常态。
六、市场的分歧在于LPR是否会同频调整
(一)如果在1年期MLF利率调整及幅度上能够形成共识的话,那么当前市场的最大分歧在于1年期与5年期LPR的调整幅度。也即,1年期与5年期LPR是否会跟随7天OMO利率同步下调10BP,抑或是非对称调整。
(二)笔者认为,目前房贷利率下限在很多城市已经突破,首套房贷利率低于4%的城市越来越多,这意味着5年期以上LPR没有理由不下调且也不应选择非对称下调LPR(历史上看LPR的非对称下调不仅没有意义且还存在很多隐患)。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即本次降息的目的是为了救银行,而非救经济。
(三)从拯救地产行业来看,降低房贷利率不一定有用,但不降肯定没用。同时,笔者认为相较而言,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的意义可能更大。例如,截至2023年3月底,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到38.90万亿元,意味着存量房贷利率下调1个百分点,就有可能帮助减轻至少4000亿元左右的债务支出压力,可以极大程度上提升个人的消费能力。
七、降息本身对稳经济的作用不大,其可能是为了配合其它政策的出台
(一)在货币政策操作品种、操作幅度与时间上,央行一直有自己的考虑,即期待通过不同利率品种的不同频、非对称调整,来尽量延后利率中枢水平持续下移的时间。不过目前看,央行在利率调整上的纠结或小心思并没有带来理想的效果,反而对预期造成较大扰动。
(二)至于降息对当前稳经济的作用,笔者认为效果不会太理想(),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经济的困境与货币政策无关。特别是,经历去年11月至今年3月的需求集中释放之后,今年4月以来国内经济的压力逐渐凸显,笔者预计国内经济的至暗时刻可能要持续至7-8月。这一时期的关键在于创造比较友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并在财政政策、稳定预期等方面全力出手。
(三)考虑到降息降准等货币政策在当前的意义不是很大,笔者认为央行此次降息的真正目的可能是为了配合政策性金融工具、保交楼专项贷款及特别国债等其它政策的出台。
(四)未来一段时期我们面临的内外环境仍将继续呈现差异,即国内货币政策宽松周期还将持续、利率中枢水平持续下移以及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利率中枢水平处于高位且下移速度偏慢,而这样的环境对于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无疑是比较困难的。
点个在看支持一下❤️
标签:
推荐文章
- 知识 伦敦为什么被称为雾都
- 知识 番茄酱为什么叫ketchup
- 知识 三国杀邓艾技能
- 百科 怎么做水晶泥
- 知识 爱新觉罗氏有后代吗
- 知识 尊组词有哪些
- 知识 刘亦菲吴亦凡电影叫什么
- 知识 姚明去世这是真的吗
- 研究人员最新发现 单个细胞可同时处理成百上千个信号
- 陆军第73集团军某旅 创新升级模拟训练器材
- 长期暴露在光照下性能退化 科学家发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最大缺陷
- 宁夏启动双百科技支撑行动 构建高水平产业创新体系
-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 毕业学员综合战术演习现地备课工作圆满完成
- 国内首颗以茶叶冠名遥感卫星 安溪铁观音一号发射成功
- 区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四川屏山以“3+”模式推进科技创新工作
- 激发创新动能促进产业发展 无锡滨湖走出产业转型“绿色”路
- 绥化全域低风险!黑龙江绥化北林区一地调整为低风险
- 走访抗美援朝纪念馆:长津湖的寒冷,与战斗一样残酷
- 节后第一天北京白天晴或多云利于出行 夜间起秋雨或再上线
- 走近网瘾少年们:他们沉迷网络的病根何在?
- “双减”后首个长假:亲子游、研学游需求集中释放
- 获2021年诺奖的蛋白,结构由中国学者率先解析
- 他从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到重装空投“兵专家”
- 升旗、巡岛、护航标、写日志,他们一生守护一座岛
- 中国故事丨“沉浸式”盘点今年的教育好声音!
- 农业农村部:确保秋粮丰收到手、明年夏季粮油播种
- “双减”出台两个月,组合拳如何直击减负难点?
- 《山海情》里“凌教授”的巨菌草丰收啦
- 且看新疆展新颜
- 天山脚下,触摸丝路发展新脉动
- 160万骑手疑似“被个体户”?平台不能当甩手掌柜
- 网游新政下,未成年人防沉迷的“主战场”在哪?
- “辱华车贴”商家及客服被行拘,处罚要不放过每一环
- 沙害是自然界的恶魔,而他是荒沙碱滩的征服者
- 面对婚姻,“互联网世代”的年轻人在忧虑什么?
- IP类城市缘何吸引力强?玩法创新带动游客年轻化
- 国庆主题花坛持续展摆至重阳节
- 都市小资还是潮流乐享?花草茶市场呈爆发性增长
- 从1.3万元降到700元,起诉书揭秘心脏支架“玄机”
- 北京国庆7天接待游客超861万人次 冬奥线路受青睐
- 陈毅元帅长子忆父亲叮嘱:你们自己学习要好,就可以做很多事儿
- 报告显示:这个国庆假期,粤川浙桂赣旅游热度最高
- 中国科技人才大数据:广东总量第一,“北上”这类人才多
- 嘉陵江出现有记录以来最强秋汛
- 全国模范法官周淑琴:为乡村群众点燃法治明灯
- 线上教学模式被盯上,网络付费刷课形成灰色产业链
- 云南保山:170公里边境线,4000余人日夜值守
- 警方查处故宫周边各类违法人员12人
- 农业农村部:确保秋粮丰收到手、明年夏季粮油播种
- 受南海热带低压影响 海南海口三港预计停运将持续到10日白天
- 多地网友投诉遭遇旅游消费骗局,呼吁有关部门严查乱象
- 神经科学“罗塞塔石碑”来了:迄今为止最完整的大脑细胞图谱
- 汾河新绛段发生决口
- 陕西支援14省份采暖季保供用煤3900万吨
- 这场红色故事“云比拼”,穿越时空为我们指引方向
- 受琼州海峡封航影响 10月7日、8日进出海南岛旅客列车停运
- 辽宁省工信厅发布10月8日电力缺口橙色预警
- 广州10月8日至20日对所有从省外来(返)穗人员实施核酸检测
- 假期怎么过得这么快?国庆5.15亿人次出游,你咋过的?
- 国庆假期全国道路交通总体安全平稳有序
- 哈尔滨市南岗区爱达88小区将调整为低风险地区
- 新疆霍尔果斯市2例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均为德尔塔变异株
- 百闻不如一见——北京大学留学生参访新疆
- 看,生机勃勃的中国
- 国庆假期中国预计发送旅客4.03亿人次
- 新疆兵团可克达拉市:195名密接者已全部隔离医学观察
- 山西平遥消防4天29次救援:拖着腿走路也要完成任务
- 国庆假期北京接待游客861.1万人次
- 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中国大部地区 气温将下降4℃至6℃
- 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发生4.3级地震 震源深度9千米
- 国庆假期中国国内旅游出游5.15亿人次
- 公安部交管局:国庆假期日均出动警力18万余人次,5位交警辅警牺牲
- 受南海热带低压影响广东将暂别高温天气
- “数说”杭州无障碍改造:触摸城市“爱的厚度”
- 新疆霍尔果斯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属德尔塔变异株 未发现高度同源的基因组序列
- 新疆伊犁州:妥善做好滞留旅客安置返回工作
- 国庆假期广西累计接待游客逾3611万人次 实现旅游消费272.41亿元
- 2021年MAGIC3上海市青少年三对三超级篮球赛落幕
- 新疆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1名无症状感染者为餐饮从业人员
- 哥伦比亚遇上广州:洋茶人“云上”喫茶 传播中国茶“味道”
- 厦门同安区四区域调整为低风险 全市无中高风险地区
- 直径2米“面气球”亮相 山西首届“寿阳味道”美食大赛启幕
- 世界第一埋深高速公路隧道大峡谷隧道出口端斜井掘进完成
- 浙南沿海村村发展有妙招 搭乘共富快车打造“海上花园”
- 新疆霍尔果斯两例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均属德尔塔变异株
- 南沙港铁路国庆假期不停工 力争今年年底开通
- 添加陌生人为好友 内蒙古两女子被骗126万
- 中国国庆假期出行热:数字改变“关键小事”
- 水能载物亦能“生金” 浙江遂昌山村以水为媒奔共富
- 铁路人国庆雨中巡查排险记:一身雨衣、一把铁锹保安全畅通
- 铁路迎返程高峰 西安局集团公司加开79趟高铁列车
- 受热带低压影响 琼州海峡北岸等待过海车辆排长龙
- 哈尔滨市学校有序恢复线下教学
- 哈尔滨一地风险等级调整为低风险
X 关闭
资讯
X 关闭